相較于中國電商的風風火火,日本電商則顯得冷清很多,但日本繁華地段的實體店生意卻好得出人意料。事實上,在電商誕生以后,日本的實體店幾乎沒有受到大的沖擊—日本消費者依然相信實體店,習慣在實體店購物。這是為什么?難道日本消費者與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消費者需求不同?當然不是,消費者的需求在大方向上沒有什么不同,顯然,日本實體店能夠抗衡電商,必定有它獨特的魅力和布控方式,這值得我們探究。
拿大阪這樣的商業城市來說,在大阪城繁華的心齋橋、難波、天神橋等地區,一到節日,實體店內人潮涌動,生意著實火爆。而電商網站的流量卻少得可憐。為什么在日本,電商做不過實體店?
以大阪為例。大阪的商業布局是以商業街、車站商業生態圈、便利店等為主。通常情況下,商業街集中在市中心的繁華商區,同時各商業街通過各車站生態圈相互關聯,而在車站之間的地帶則以各種便利店、超市商場布局。這樣一來,在大阪就構成了從地上到地下、從區域點到面的網狀商業生態圈。
細分下來,在商業街里面,又分布著各種美食餐飲店、藥店、美容店、服裝店、電玩店,以及各種以生活用品為主的店鋪。從攻效上來看,這里主要就是滿足客戶的吃喝玩樂。一條商業步行街通常會綿延兩公里以上,并且配備著專業的遮陽棚,讓客戶購物、逛街完全不受天氣影響。
每一家實體店的門前都擺放著招牌產品,呈現在客戶面前的商品琳瑯滿目。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一點:在日本,商品的包裝往往都很小,一個貨架從上到下有七八層,所以,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店面,都能提供豐富的商品品種,讓客戶任意挑選。此外,每家實體店店面都有不同的特色,以便客戶在選擇產品時,對店鋪產生更深刻的印象。
而商業街之間又是相互聯系的,組成了車站商業生態圈。另外,車站之間又有很多便利的商業店鋪(比如超市、商場等),可以為更多進出地鐵站的人提供方便的購物時機和條件。如此發達的實體店商業圈,讓人們在外出時,不需要考慮距離、交通等因素,大大便利了購物。
相關閱讀:O2O營銷策略:巧妙搭配,多多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