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會員制作為一種連接線上線下的O2O模式新入口,其重要性不可忽視。而在運用這個模式時需要以消費者需求為基礎。消費者需求是隨著市場而不斷變化的,因此,會員制也需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相應的創新。目前,仍有不少商家在會員制度上使用一種靜態的管理,比如,只是根據消費者的年齡、收入、婚姻狀態等去分析,這往往會存在很多局限性。由于這些都是靜態的,在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挖掘上還是少了點力度。
所以商家需要不斷創新,來建立一個多層次、同時適合各個群體的會員制度。
提升消費者的內心需求最好的方法是運用一些心理學。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曾對人的需求層次做過研究,他認為人的需求就像階梯一樣是有層次的,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
根據這種需求原理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果——對會員劃分等級,以滿足不同心理狀態下的消費者需求。比如,A級會員、B級會員、C級會員;一級會員、二級會員、三級會員、特級會員等。通過“會員積分”計量消費者對店鋪的貢獻,等級越高表示貢獻越大。同時,對會員等級進行動態管理,當會員積分積累到符合店鋪會員制度定義的積分指標時,可修改為相應的會員等級。
會員制形成一個以價值和會員量為軸心的金字塔狀,一般來講消費金額越高,級別越高。但這并不意味著只重視高級會員,而對中低級會員不管不顧,或者盲目吸收高級會員。正確的做法是制訂合理的會員晉升制,培養中低級別的會員,使其向高端會員轉化。會員的晉升模式如下圖所示:
①三級會員 購買積分:按購買金額的1%積分。推薦積分(固定積分+比例積分):每推薦一次積1分;如推薦產生購買,按當次產生購買金額的1%積分。參與積分:每參與一次活動積1分。
②二級會員 購買積分:按購買金額的3%積分。推薦積分(固定積分+比例積分):每推薦一次積2分;如推薦產生購買,按當次產生購買金額的2%積分。參與積分:每參與一次活動積1分。
③一級會員 購買積分:按購買金額的6%積分。推薦積分(固定積分+比例積分):每推薦一次積5分;如推薦產生購買,按當次產生購買金額的3%積分。參與積分:每參與一次活動積2分。
④特級會員 購買積分:按購買金額的10%積分。推薦積分(固定積分+比例積分):每推薦一次積10分;如推薦產生購買,按當次產生購買金額的5%積分。參與積分:每參與一次活動積3分。
不同等級的會員在店鋪經營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因此對其定位、管理目的和方法都應該有所差異。為了實現對會員的更有效管理,必須實行差異化對待。不同等級會員的管理如下表所示:
會員制度的積分項是認定消費者的哪些行為對店鋪是有價值的。通常包括:會員購買、會員推薦他人購買、會員體驗交流、會員對店鋪的認同等。
購買是必選項,一般情況下只有購買才具備成為會員資格。積分制度用數字(會員積分)量化會員的價值,方便店鋪以貨幣形式表述會員價值,使會員購買、會員推薦別人購買等價值項有機統一。
①根據購買量 以每次購買量和累計購買為量化基礎,這種量化形式通常采用比例的形式。即每購買X數量(金額)的產品積Y積分,購買越多,積分越多。有時候,比例量化在實踐中存在若干變形,常用的是積分比例隨當前已有積分變化,一般已有積分越多,積分比例越高。
②根據推薦量 以推薦次數或推薦所達成的銷售作為積分參數。常見的量化方法有兩種:固定積分和比例積分。固定積分以推薦次數作為積分參數,比例積分以推薦所達成的銷售作為積分參數。也有采用“固定積分+比例積分”的量化方法。
③根據積分方式 如打折、充值返現等,這些統稱為參與積分,一般沒有明確的標準,以當時的活動為準,參與的量化一般以參與次數、參與性質作為積分參數。
會員的設置本身就是為了迎合需求多樣化的發展趨勢。消費者的需求在發展,會員形態也要相應的變化,所以實體店經營者在對其進行管理時要實行動態化管理,制訂不同的會員標準,提高會員待遇,以持續地給予消費者更多的價值,從而贏得消費者有持續購買的這種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