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新零售不斷創新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開店學院

    零售商的疑惑:線上線下銷售融合為什么不成功?

    除了百貨業,一些知名品牌近年也免不了遭受關店的厄運,關店潮似乎愈演愈烈。美特斯邦威,曾是中國本土零售逆襲代表,靠歌星周杰倫代言模式崛起。但遭遇全球快時尚品牌的全面入侵后,仿效ZARA,視野狹窄、模式老套及品牌自身遇到瓶頸,加之轉型緩慢、不抓消費者痛點,新推的品牌影響力提升太慢。企業利潤持續下滑,巨虧超4億元,三年內關店1600家,創始人周成建已辭職。


    零售商的疑惑線上線下銷售融合為什么不成功


    百麗作為中國鞋業的巨頭老大,多元化的品牌及影響力更是讓資本認可。但是在互聯網日益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的大環境下,百麗應變速度慢,沒有及時搭上互聯網快車,受零售艱難大環境以及線上競爭影響較大。2015年關了400多家店,2016年關了近500家門店。在2011年開店最為“瘋狂”的日子里,百麗國際平均每天都會新開2~3家店鋪,如今形勢已然反轉。


    零售商的疑惑線上線下銷售融合為什么不成功


    一直有“大眾鞋王”稱號的達芙妮也是虧損連連,雖然達芙妮集團建立了一套從公司戰略決策、資金支持、管理運營到激勵機制的整體策略,助力達芙妮“智能O2O系統”的全面發展升級,但是2016年全年凈虧損仍高達79億~8.4億港元。除了其創新能力、設計能力弱,無法跟上如今主流消費群體更新換代的速度以外,網購海淘和歐美快銷時裝品牌的興起,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也是導致達芙妮虧損的原因。2015年,達芙妮一共關了805家店,2016年關了超500家店,同店平均銷售增長率下降11.7%。


    零售商的疑惑線上線下銷售融合為什么不成功


    知名品牌商都在不同程度地關店,利郎、佐丹奴、安踏、九牧王、七匹狼等也難逃厄運,在2015、2016年都關店上千家。品牌商不禁疑惑:1.大多知名品牌商線上銷量越大,線下關店越多。2.為何線上線下融合不成功?


    大賣場的疑惑:門店倉是優勢還是劣勢?

    大賣場關店潮仍在繼續,據聯商網的統計數據,從2015年出現部分上市零售企業營收增幅負增長,到2016年上半年前10強有5家企業營收增幅負增長。大賣場不僅僅是衰退問題,甚至有業態被取代的隱患。


    沃爾瑪曾經有著名的“5公里死亡圈”的理論,即有沃爾瑪門店存在的方圓5公里內,其他零售業賣場都沒有生存空間。但這個“神話”,正在被其“關關不息”的現狀打破。最近幾年,沃爾瑪每年都有門店關閉。


    2012年,沃爾瑪中國區關閉5家門店;2013年,關了15家;2014年,關了16家;2015年,關了1家;2016年,關了13家…早在2016年年初,沃爾瑪就對外宣布將在全球關閉269家店鋪,其中海外市場115家,1.6萬名沃爾瑪員工將受影響。


    2017年沃爾瑪的關店潮仍在繼續,僅3月2日一天就有多家沃爾瑪門店停業,分別是長沙高橋店、北京望京店、廣州天利店。在2017年上半年,沃爾瑪在中國就關閉了6家門店。大賣場免不了疑惑:大賣場“關關不息”,門店倉是優勢還是劣勢?


    零售商的疑惑線上線下銷售融合為什么不成功


    大型連鎖便利店的疑惑:有什么辦法能大幅提高運營效率?


    在2016年的中國便利店大會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給出一份數據,便利店業態銷售額較上年增幅15.2%,遠高于超市業態的4.1%和百貨業態的0.8%他還表達了對便利店發展前景的樂觀態度認為便利店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的確,主打便民消費的便利店著實受到很多青睞,在零售店面臨關門潮之際,它卻仍在發展。不可否認的是,它的未來會越來越好,但是便利店難賺錢也是事實。


    有些便利店在盈利,但是這個盈利很困難面對高昂的房租和不斷上漲的人力成本,便利店對人員使用效率和空間利用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便利店扎堆開業,門店客流量被分散,對各店利潤也會造成分攤??上攵?,便利店的錢并不好賺。新零售門店管理系統集成化信息化的管理,節省人力的同時提高效率,連接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


    大型連鎖便利店表達出它的疑惑:按照目前的運營效率,基本難以抵抗高昂的房租和不斷上漲的人力成本,還有什么辦法能大幅提高運營效率?


    面對那么多疑感,實體店一直沒能給出答案。為什么零售業一直無法真正走出這些商業困境?該如何去做?馬云在2016年10月第一次提到新零售的概念,“純電商的時代很快就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將沒有電子商務,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業內通常對“新零售”的理解,就是線上線下一體化。


    零售商的疑惑線上線下銷售融合為什么不成功


    實際上,馬云提出的新零售概念,仍舊站在阿里的語境中,更多的是希望結合線下、物流等資源,將其原有的電子商務玩法升級。但這并非對任何行業都適用。

    新零售企業經營模式如下:股東第三、員工第二、客戶第一、以用戶體驗為中心。


    總而言之,新零售是以用戶體驗為中心,更注重服務他人,視角更關注未來和長期收益。新零售來了,所有零售領域也面臨著經營模式重塑,這是大時代的特征:在競爭中成長或者被淘汰。運用新零售門店管理系統來實現傳統門店轉型新零售,在競爭中成長,歡迎聯系我們了解更多新零售門店管理系統的功能以及使用。



    相關閱讀:對零售行業來說“馬太效應”是一個可以充分把握的機會

                     如何走新零售路線



    體驗店鋪信息化新模式

    TOP